七月的珠海斗门,热浪灼人,阳光毫无遮拦地泼洒在斗门区的大地上。2025年7月7日下午,“岭南甄选”突击队的队员们戴着遮阳帽,脖颈边上的衣领已被汗水浸出浅白盐痕。他们穿行于游人间,递出一份份问卷,言语带着诚恳的探询,笑容比阳光更炽热几分。汗水顺着鬓角滑落,在纸上晕开微小的湿痕,又被迅速擦去——每一道印迹,都无声丈量着青年学子对这片土地的赤诚。
调研走访,倾听乡音
“岭南甄选”突击队副队长林琳和调研组组长杨淑珍统筹协商,共同策划此次调研活动,相继走访“莲江山禾休闲田园”“金台寺”“斗门旧街”。调研组精心设计的问卷,如一张细密的网,试图打捞游客对斗门文旅最真切的感受与期待。从历史遗迹的活化到特色美食的推广,从交通便捷程度到文化体验感受,问题包罗万象。
他们先走访莲洲村当地村民。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以志愿者的角色给游客讲解当地历史文化时,村民爷爷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,他坦言,“当然愿意啦,平时游客过来也会跟我们聊聊天,我们也很开心。”这份交流,这份被需要的感觉,让他们的日子都跟着亮堂起来,心里有无数的期待。
调研组采访游客(何淑敏 摄)
展开剩余69%金台寺千里寻音,游客展期许
金台寺的千年古韵,此刻成了倾听游客心声的天然回音壁。一位来自江门的游客表示:“这些大学生,有想法!”更有专程从桂林赶来的游客填完问卷后由衷感叹:“斗门底蕴这么深,就是需要年轻人这股新鲜劲儿,用新点子把老宝贝擦亮!”这份沉甸甸的期许,如热风般扑面而来。许多游客坦言,正是听闻斗门独特的水乡风情与深厚文脉,才千里迢迢慕名而来。问卷上密密麻麻的勾选与真诚建议,正是他们为斗门文旅发展投下的无声信任票。
调研组采访游客(何淑敏 摄)
探访斗门旧街,寻求破局之法
当午后的日头愈发灼烈,调研组的足迹已延伸至斗门旧街的骑楼荫凉下。这里的商业脉搏牵动着本地商家的生计与期盼。“生意时好时坏,铺租、人工,哪样不是沉甸甸的?”一家经营传统山货的店主阿伯向围拢的队员坦诚道。镜头记录到他微蹙的眉头,家庭的重担与经营的忧虑,如同旧街石板上被脚步磨出的凹痕,清晰可见。然而,谈及旧街未来的整体提升空间,阿伯眼中又燃起光:“我们这老招牌,就盼着政府能搭把手,让更多人走进旧街,让这里重新热闹风光起来!”
这份期盼,在旧街此起彼伏的交谈中反复激荡。商家们渴望的,是更清晰的规划引领,是更有效的宣传引流,是能切实减轻经营压力的精准扶持政策。他们守着斗门最本真的市井烟火,更渴望这股烟火气能不断升腾,为当地文旅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。
调研组采访游客(何淑敏 摄)
乘兴而出,满载而归
从古寺钟声里的游客问卷,到骑楼下商家的肺腑之言,“岭南甄选”突击队的足迹,是他们在斗门土地上留下的滚烫印记。汗水浸透的问卷,承载着游客的憧憬与商家的期盼,更凝聚着青年学子为家乡文旅发展寻路问计的拳拳之心。那些烈日下的奔走、湿透的衣背、专注的笔记,早已超越调研本身——它们无声宣告,斗门的未来,正被一群怀揣热望的年轻心灵奋力托举。
当每一份问卷背后的声音被听见、被珍视,当游客的期许与商家的呼唤化作决策的回响,斗门文旅的蓝图,便在这份众志成城的探求中,悄然铺展。这支不惧“烤”验的年轻队伍,正以汗水为墨,在斗门大地书写着属于青春、更属于未来的文旅答卷。
调研组采访当地商户(何淑敏 摄)
文字/李雅雯
摄影/何淑敏
通讯员/陈储恩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天眼-配资天眼官网-中国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