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美润德
-激扬思辨在班会课上闪耀-
为深入践行 “用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” 的办学理念,我校紧扣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,以核心价值观为精神脉络,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度融入三年一贯的德育主题体系,通过分层实施、有机衔接的培育模式,为学子构建起螺旋上升的德育成长路径:
高一年级
聚焦文明礼仪、法治精神、平等意识、友善尊重,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石,筑牢青春成长的底线思维与社交品格。
高二年级
以仁爱之心、诚信之德、民主之识、公正之念为内核,引导学生从个体成长走向家国关怀,在价值思辨中厚植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。
高三年级
围绕责任担当、和美共生、敬业精神、自强品质,着力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与社会责任感的时代青年,为人生新征程奠定精神基石。
为推动德育理念从认知深化向实践转化,我校学生处启动“德育三年行动规划” 主题班会课展示活动,通过沉浸式课堂实践,让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灵,实现 “内化于心” 与 “外化于行” 的深度统一。四位班主任老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墨,以学生成长需求为笔,在高一“规范养成”、高二 “家国涵养”、高三 “责任发展” 的德育沃土上深耕细作,让 “美的教育” 在一节节充满思辨与温度的课堂中落地生花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闪耀着教育智慧的课堂,感受德育之光如何照亮青春的征程。
兰阳老师
《天平量是非,标尺定公正》
——在思辨中丈量成长的尺度
当值日生的请求叩开 “法理与情理” 的思辨之门,兰阳老师的课堂便成为了探究公正的实验室。她以 “班级事务裁决官” 的角色扮演,让学生在模拟班规制定中触摸公正的边界;用 “命运重组实验室” 的情境反转,引导学生在角色互换中理解公平的重量。那些源于班级日常的 “值日缺勤该不该通融”、“小组评分能否兼顾努力与结果” 等议题,如同一面面镜子,照见学生对规则的认知从模糊走向清晰。当课堂结尾的 “砝码” 上写下一条条包含弹性条款的班规时,公平正义的种子已在 40 分钟的思维碰撞中深深扎根。
钟莹老师
《我们的班级,我们的声音》
——让每个声音都成为成长的注脚
当彩色卡片在教室里轻盈传递,钟莹老师用一个个巧妙的设计,让民主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可知的班级管理实践。男生关于 “打破唯成绩论” 的犀利发言,女生对 “班级事务投票规则” 的理性质疑,在 “共商共议” 的辩论场中交织成青春的思辨交响。教师退后半步的温柔守望,换来了学生向前一步的主动生长 —— 从严守议事规则到包容多元观点,学生在规则的建构中真正理解:民主不是口号,而是尊重每一种声音的智慧,是带着温度的理性共识。
王丹丹老师
《法治护航,共同成长》
——让法律成为青春的护航者
当 “人生法律时间轴” 的动画投射在屏幕上,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,而是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矣都默默守护的挚友。王丹丹老师用 “法律知识抢答赛” 点燃课堂热度,以 “校园欺凌小剧场” 击穿认知盲区,让学生在 “购物维权经验分享” 中触摸法律的温度。最动人的是集体宣誓环节,当 “以法律为准绳,做文明守法人” 的誓言在教室里回荡,那些曾经觉得 “法治很远” 的少年,眼中闪烁着对规则的敬畏之光。这堂穿越 “知法 — 懂法 — 守法” 三重境界的课程,如同一场春雨,让法治意识在青春的土壤里悄悄萌芽。
王贤老师
《共筑平等基石,点亮青春未来》
——在真实矛盾中建构精神坐标
从食堂插队的微观场景到职场性别歧视的宏观议题,王贤老师的课堂像一个微缩的社会实验室。五个小组的情景演绎中,学生既是 “盲道被占” 的受害者,也是 “同工不同酬” 的抗议者,在 “政府责任与个体行动” 的双维思辨中,渐渐懂得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,而是对差异的尊重、对特权的审视。当 “践行平等行动清单” 上写下 “主动倾听少数同学意见”、“抵制校园刻板印象” 等具体行动时,平等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,而是可以握在手中的责任担当。这堂以 “小切口” 撬动 “大思考” 的课程,让德育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精神世界。
四堂班会课,四种育人智慧,却共同书写着我校 “德育一体化” 的匠心:高一以规范为基,高二以情怀为魂,高三以责任为翼,让德育如同一棵生长的树,在不同的年轮里孕育着相同的精神底色。当兰阳老师的 “公正标尺”、钟莹老师的 “民主之声”、王丹丹老师的 “法治灯塔”、王贤老师的 “平等基石” 在校园里交相辉映,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堂堂精彩的课程,更是一群教育者对 “培养什么样的人” 的深情作答。
-- END --
图文|学生处
一审|杨佳慧
二审|揭鸿洋
三审|袁也晴
配资天眼-配资天眼官网-中国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